1数据和方法
1.1基础研究数据
将我院2016年第一季度收治的74例高血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(38例),年龄34 ~ 65岁,平均年龄(42.1±11.5)岁;血压值:收缩压142.5~178.7mmHg,平均(165.8±7.2)mmHg,舒张压89.1~101.9mmHg,平均(93.6±4.4)mmHg。研究组36例,年龄30 ~ 62岁,平均年龄(39.8±15.4)岁;血压值:收缩压143.7~174.6mmHg,平均(162.5±9.1)mmHg,舒张压91.0~1.30.2mmHg,平均(94.1±4.7)mmHg。目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无严重并发症,两组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(P > 0.05)。
1.2方法
对照组给予高血压患者常规护理方法,遵医嘱按时口服控制血压,定期测量患者血压值。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,增加了健康教育的内容:①入院教育:高血压患者入院时,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病房环境、必要的生活设施及相关医护人员;减少患者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。②疾病指导:入院后对患者进行高血压基础知识指导,有效控制血压值,并在病房设立高血压相关宣传栏,增强患者自身疾病意识。告诉患者相关疾病和并发症的防治,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和决心。③用药护理:遵医嘱指导患者控制血压,告知患者所用药物的预期效果和正常不适症状,以及副作用。用药过程中注意剂量从小到大增加,不宜过快。后期血压控制平稳,不能停药或随意改变剂量。吃药后感觉不舒服,及时反馈。④心理护理:目前临床上没有完全治愈高血压的药物和方法,很多高血压患者心理压力很大。入院初期应引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合理缓解心理压力,告知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血压控制和疾病恢复。
1.3观察指标
根据卫生部认证的血压标准,观察两组患者在4周不同护理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。分析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,以满分100分为标准。分数越高,效果越好。1.4统计方法采用spss16.00对数据进行处理,数据用x s表示,采用t检验,以p < 0.05为数据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2结果
不同护理措施干预4周后,研究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(P < 0.05),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(P < 0.05),详见附表。3讨论由于心脑血管生理功能下降、不良生活习惯等诱因,中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始终居高不下。高血压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慢性病。在疾病治疗和血压控制中,患者的自我护理、对疾病的掌握以及心理因素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本研究过程中,实验组患者采用了健康教育的护理理念,既引导患者在入院时记住基本的疾病健康,又从疾病本身有效控制血压值,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,促进患者增强疾病自我意识,进而从患者心理角度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,增加了疾病治疗的信心和决心。通过本研究表明,在高血压基础疾病的护理中,以有效健康教育的思想进行教育和护理,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,进一步降低疾病程度,方便患者疾病的治疗。通过疾病相关知识的引导,患者的自我认知可以帮助其更深入地了解疾病,在后期的自我护理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效果。教育保健;该概念可供临床参考。